?

SRT-100

2020年12月美國Sensus Healthcare正式授權Ekpac Healthcare(香港維昌醫療)為SRT-100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獨家代理

  1. 行業

《中國皮膚科學史》主編馬振友醫師訪談錄



陜西省渭南市中心醫院主任醫師 盧勇田

       在中華醫學會百年華誕之際,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醫學會會長陳竺院士作序,著名醫學科學家陳洪鐸和廖萬清院士,張學軍教授擔綱顧問,馬振友、張建中、鄭懷林主編,全國百余位知名專家參編的《中國皮膚科學史》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我國醫學史學界的一件盛事。筆者專程走訪了本書的主編馬振友先生。

  “具有3000年悠久醫學史的泱泱大國,不能沒有自己的皮膚科學史”

  筆者:據我所知,您是一位部隊基層軍醫,怎么會有勇氣擔當起編寫中國皮膚科學史的重任?

  馬振友:最初與皮膚科史學結緣,是受我的恩師的啟發。20多年前我創辦皮膚病醫院、研究所時,我定期邀請我的老師劉輔仁、夏應魁、周鼎耀和鄭茂榮等10多位教授來院坐診、指導,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期間各位教授都提到“在我國皮膚科學界,有一個幾代人的百年夙愿,就是編撰中國皮膚科學史。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傅瑞思、胡傳揆、王光超等專家,曾多次擬編撰皆未能如愿。‘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一個具有3000年悠久醫學史的泱泱大國,不可以沒有自己的皮膚科學史,真希望這個歷史使命能在我們這一代完成。”

  師長們的話打動了我。編撰皮膚科學史的重大意義眾所周知,之所以遲遲未能成書,是由于學界內有遠見、有能力的前輩、專家,肩負著繁重的醫教研任務,無暇旁顧。我雖能力有限,但填補中國皮膚科學史空白的重任,一定會得到專家們的支持;“體制外”的身份,讓我可以在時間、經費上自己做主。眼看史料流失、前輩謝世、寫史越來越難,我不能無動于衷。如果付出主要精力和資金,編成皮膚科史書,此生足矣。我的想法得到來院教授和楊國亮、王光超、陳錫唐、陳洪鐸、葉干運等全國其他教授的鼓勵和贊賞,并表示全力支持和參加。編纂皮膚科學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盛事,是填補我國皮膚科學史空白,向國際彰顯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中國皮膚科學,將是對中國皮膚科學的重大貢獻。

  筆者:當初您的導師、同仁以及家人都支持您這樣做嗎?

  馬振友:我很幸運,耗費巨資、使用全部精力、費時數十年做一件沒有經濟效益的事,家人能給予我充分的理解。更幸運的是得到老師和全國專家的無私和慷慨的支持。20多年來我遍訪了國內外、港澳臺共百余位專家學者,所到之處皆支持有加,大家都積極參與,無私地提供史料,義務參加編輯。劉輔仁、夏應魁教授始終給予指導、編輯審校,陳洪鐸院士擔任遼寧省政協副主席期間,我請他審定中國皮膚科學史的前篇——《中華皮膚性病學博覽》的書稿。時逢遼寧省政協大會召開,為了擠出時間給我審稿,這位中國皮膚科學界的泰斗級人物,用午休時間滿足我這個小人物的審稿請求,始終指導,編輯審校。百歲一級教授黃志尚口述單純皰疹名詞史。醫史專家程之范、李經緯給予指導,并提供史料。1996年在健康報社召開編輯啟動會議,陳錫唐、曹仁烈、李經緯、馬振友等10多位皮膚學界和醫學史界專家教授參加會議,馬振友介紹編輯計劃和設想;陳錫唐指出這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群策群力進行編輯;李經緯提出要遵照史實,廣泛從文獻中查找資料,搜尋文物;曹仁烈承擔編輯中蘇皮膚科學交流史,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寄予厚望。

  “史料收集工作的辛苦寂寞,是常人難以體會到的。但想到皮膚科學史就要在我們這一代手中問世,頓時信心百倍”

  筆者:這部書以100萬字的篇幅,雄踞各醫學??剖分?,且呈現的內容時空跨度特別大。請問您們是怎樣進行前期工作的?這些翔實的史料又是如何收集探賾的?

  馬振友:我于1994年與全國專家開始進行中國皮膚科學史研究、編撰工作。為給中國皮膚科學史的撰寫打下基礎,我于1996年自費出版了《中華皮膚性病學博覽》試水,繼而向全國發布征文啟事,包括編輯規范、凡例,請專家學者參與。我已經難以計數遠赴國家圖書館等10多家圖書館的次數,先后查閱資料5000多種,拜訪了眾多皮膚病學前輩和前任、現任的學科主任,走訪了許多過世皮膚科先賢的同道和家屬,還購買了皮膚科學及相關史書兩千多部,包括古、珍、善、手本。史料收集工作的辛苦寂寞,是常人難以體會到的。但想到皮膚科學史就要在我們這一代手中問世,頓時信心百倍。

  筆者:您在收集探賾中是否有新發現?如果遇到與傳統觀點、特別是主流觀點不一致時,您如何處理?本書主要亮點有哪些?

  馬振友:的確有新發現、新成果。在史料方面,比如甲骨文,人類認識、治療疾病的歷史是從皮膚病開始的,早在3000年前甲骨文中就記載著數十個皮膚病名詞。我沒有沿用之前殘缺不全的記載,而是放下編撰、出版的進度,專用半年時間學習甲骨文,并同陳洪鐸、張建中等共同研究考證??甲C中發現了被《中國醫學通史》未記載的“疥”字,改正了過去誤斷誤用“疥”的原甲骨文,成為有價值的史學研究成果,已刊于《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部書為世人清晰呈現了中國皮膚科學發展脈絡:皮膚科,因遠古人類只能對肉眼所見皮毛之疾的認識,成了人類醫事活動的起源,歷經商代疥?。ń轲冢?周代瘍醫-宋代外科-晚清皮膚花柳科,發展至今具有中國特色的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的皮膚科學。鄭懷林主編發現了密傳的《哈薩克醫藥志》,其中記載了哈薩克醫圣烏慶波依達·達克特烈吾哈布勒(1388~?)接種牛痘預防天花,早于琴納300多年。

  發現中國是亞洲最早傳入和建立西醫學及皮膚科學的國家,我們堅持用理性主義去看待過去和現在。過去中西醫結合史只提從新中國成立開始,我發現傳教醫師嘉約翰著譯亞洲最早的《花柳指迷》(1872年)和《皮膚新編》(1873年)中,就已經編入、使用了中醫病名和中藥,至汪洋1920~ 1926年主編的《中西皮膚病學講義》《中西花柳病學講義》,中西醫學匯通早已自成體系。我認為要承認中西醫結合是140多年前傳教醫師進入中國時就開始了。過去對傳教醫師的定義是“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工具”,我們通過搜集研究大量的史實,感到上述評價有失偏頗。我們的結論是:“一些傳教醫生致力于行醫和教學,施醫送藥、建院辦校、服務大眾,建立起中國近代西醫學和皮膚科學。”有的朋友問我“怎么把傳教醫師寫得比共產黨員、白求恩還偉大?”我說我們不能因政治立場而曲解歷史,要有勇氣做出價值中立、歷史、公正的評介。

  筆者:從編委名單看,編著者多達百余位,而且都是全國各省市和地區的佼佼者,您是怎樣聯系并把大家組織到一起來的?

  馬振友:參加該書編輯有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等8個皮膚科學術團體的歷任領導王光超、陳錫唐、鄭志忠、秦萬章、楊志波、禤國維、陳達燦等;各省市自治區(包括臺港澳)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各皮膚科學期刊主編;中國醫史學會的專家學者;全國部分皮膚性病重點學科和??频闹魅?。多方合作編輯,共襄盛舉,成書是集體智慧結晶。

  筆者:這部史書多達百余位作者,大家文風不一,寫法迥異,你們是怎么進行規劃統一的?

  馬振友:這項工作沒有什么竅門,只能花費大量時間,一句句地看,一字字地改。張建中主編工作非常繁忙,我每次到北京統稿,看到他每次出診都是忙到下午1點半之后才吃上午飯。他編輯、審校全書文稿,只能是用無數個深夜熬出來的。我們對文稿反復修改,多次易稿,統一體例,精益求精。

  “當尊重生命成為文明社會的職責、救死扶傷成為現代醫學使命時,醫學不僅是百姓的福祉,也是醫生的榮耀”

  筆者:從以上您的敘述中我們看到了這部書厚重的歷史學意義,但對于今天的醫生有多少現實意義呢?

  馬振友:醫學史除了有記錄歷史真相、融匯學術經驗的價值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價值就是人文素質教育。這就是醫學史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中國古代醫者在3000年醫學史中,形成了優良光榮的傳統,所有的名家圣手,不僅醫術高超,而且無一例外地是醫德高尚、氣節高貴、扶危助困、廣濟桑梓的天使,所謂“懸壺濟世”,藥王孫思邈“大醫精誠”圣訓就是這個群體的真實寫照。在中國皮膚科學史上,我們看到許多醫師冒著被傳染的危險防治麻風;于光元教授不怕犧牲向國聯揭露日寇侵華罪行;刁信德、蹇先器、楊國亮、胡傳揆等百余皮膚科大家在抗日戰爭時期從國外回國抗日,或赴內地辦學行醫,或在淪陷區自辦診所掩護抗日志士,以各種方式為抗日戰爭盡力,新中國廣大皮膚科醫師創造了舉世公認的控制和消滅麻風、性病、頭癬的奇跡。

  讓我感到高興和欣慰的是,《中國皮膚科學史》出版前后幾年,學界內重視人文史學教育悄然成風,張建中教授曾經在第22屆世界皮膚科大會上報告了“TherootsofChinese dermatology”,我本人也積極為各學會和國內外會議提供史料。我參編了2018年出版的《中國麻風學學科史》。我體會到,正是由于伴隨了社會人文因素,麻風才從一種皮膚病上升為一個學科。由張建中教授主編的《皮膚科的那些人那些事》同年出版,在這本書中,許多中國皮膚科發展中的人物、事件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對《中國皮膚科學史》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使得皮膚科學史除了具有史料性外,還具有了可讀性、故事性、趣味性,受到了全國廣大皮膚科醫生的歡迎。

  “選擇一些社會有需求、自己又力所能及的事情做,非常值得也很有樂趣,也許這就是30年軍旅生涯帶給我的正能量”

  筆者:以你一己之力能完成這么大的系統工程嗎?你是如何和其他作者協作的?

  馬振友:我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個螺絲釘,這是共同努力的碩果。張建中主編時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發揮了組織和領導作用,統計出全國皮膚科醫師22715名,協調中華醫學會特別負擔了部分版費,并在年會上隆重召開了發行儀式。他請陳竺撰寫序言,使得本書既有深度,更有廣度和高度。3位主編精誠合作,優勢互補,精心編審,多次修稿,終成精品史書。

  筆者:“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此書出版之時您是什么心情?您們的英文版《中國皮膚科學史》編寫計劃還將繼續嗎?

  馬振友:編著《中國皮膚科學史》是我一生中投入精力最多、耗時最長、分量最重的大事,我將研究皮膚科學史當成終生事業。在長達20多年的合作中,陳洪鐸和廖萬清院士、張學軍教授3位顧問和各位師長始終不渝地支持我們。張建中教授與我已將編輯《中國皮膚科學史》英文版納入計劃。

  筆者:您年已古稀,貴體違和,但仍英姿勃發地奔波全國各地活躍在醫教研著等多個領域,這是否因您當兵的經歷使然?正能量來自何處?

  馬振友:越是老了,越想抓緊“刷存在感”?,F在我最關注并致力于中藥皮膚制劑的傳承創新、學史致用,要全面實施中醫藥法,我還將繼續開辦研修班,編輯《中華皮膚藥學叢書》作為教材,達到全國皮膚科普建中藥制劑臨方調配室;都有備案生產的中藥制劑;每位皮膚科醫師都會臨方調配;普及中藥配方顆?,F代制劑,恢復醫藥兼備的皮膚科醫師傳統,讓中國皮膚科學史越來越精彩。

  筆者:謝謝您接受我的訪談,祝您這棵“皮膚科史學常青樹”根深葉茂、花繁枝榮。

  馬振友:更要謝謝您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再一次向成就這部書的老師、專家們感恩致謝!

訪談嘉賓簡介

  馬振友,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先后在西安醫學院、中國醫科大學就學研修。任世界中聯皮膚科專業委員會和一技之長分會理事,全國名詞委皮膚病與性病學名詞編寫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務。從事中國皮膚科史學、名詞、藥學及皮膚美容化妝品研究與教學。先后舉辦18次全國皮膚美容化妝品制劑研修班及網上教學,國內外學員達萬人。主編《國際皮膚病分類與名稱》等20部著作。與張建中、鄭懷林共同主編《中國皮膚科學史》。

SRT的優勢

除了消除手術后感染和復發的風險外,SRT-100還為患者和醫生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等多種優勢,包括:

  1. 超過95%以上的臨床治愈率
  2. 無麻醉,切口,出血,縫合或疼痛
  3. 正常生活不受限制
  4. 不會形成明顯的疤痕恢復更好
  5. 一次到位無需術后重建手術
SRT設備代理:維昌美迪(北京)有限公司
設備采購可聯系:13911567019
91p0rny九色备用二,免费观看囗交视频试看,国产91视频,国产黄色A片,少妇高潮浪潮AV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