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T-100
2020年12月美國Sensus Healthcare正式授權Ekpac Healthcare(香港維昌醫療)為SRT-100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獨家代理
? 2023年4月1日至2日,“醫路共創, 博覽未來一首屆北京大學醫學博物館論壇”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辦。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醫學部主辦,來自全國近300名專家學者、師生代表出席,圍繞“在醫學博物館事業中汲取中國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力量”主題,共同研討醫學博物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旨在積極推動中國醫學博物館事業的蓬勃發展。
醫路共創, 博覽未來一首屆北京大學醫學博物館論壇
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出、此次論壇大會主席韓啟德,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黨委副書記朱樹梅出席主論壇。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杰出校友鐘南山發來信函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廖萬清、郭應祿分別作視頻主旨報告。主論壇由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肖淵主持。在主論壇中,舉行了“中國醫學博物館建設聯盟”倡議發起儀式。
中國醫學博物館建設聯盟倡議發起儀式合影
博物館論壇合影
2023年4月1日,在北京大學醫學博物館論壇上廖萬清院士作了《 為理想,矢志不移;為事業,勇攀高峰》主旨報告。廖院士表示,醫學博物館的設立是非常有意義且十分必要的宏圖偉業,它既能銘記醫史,也能開創未來,是國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醫學的需要。馬振友和陳景林在論壇上介紹,建立皮科博物館做了30多年的準備,已試建幾個小型博物館,并在全國進行展覽,和陳景林、辛映繼收集3000多種皮科文獻,其中不乏善本、珍本、孤本文獻,保藏2萬多種中藥標本和文物,特別是皮膚病蠟模2000多具,位列世界第-一,集文物、
藝術于一體,為建館做了前期鋪墊,廖院士和馬振友、王永翔、陳景林、辛映繼、郭輝策、盧勇田發起籌建中國皮科博物館,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將皮科文物、失傳的蠟模藝術、皮科教育、現代科技熔于- -爐,得到韓啟德院士、北京大學人文學院周程院長和醫史專家甄橙等與會專家的贊許和全力支持,廖院士寄語大家要做到“為理想,追求不斷,矢志不移;為事業,百折不撓,堅韌不拔,勇攀高峰。”為建醫學博物館增加了信心和動力。
皮科史學研究學者馬振友受邀出席論壇,為論壇帶去四五十件極具醫史價值的皮科文物,展示在展柜中。其中有嘉約翰和林湘東1872年的《花柳指迷》,1873年的《皮膚新編》,是開啟中國皮膚花柳病學時代的清朝珍貴文物。嘉約翰建廣“東醫院,創建中國博醫會和《博醫會報》,為近代來自美國西醫東漸的醫學家、教育家。
廖萬清做主旨報告、馬振友做《論皮科史》報告
顧鳴盛1918年《合纂外科全書》,多次再版,開啟中西醫匯通;劉慶綬出版北京軍醫學?!镀つw花柳病學》教材,劉慶綬留學日本,任清朝翰林編修,相當于院士,代表清政府督導東北鼠疫防治;廣州中醫??茖W校1926年《花柳學》皮膚花柳科教材; 1935年中醫《皮膚科》,系第一部中醫皮科書;蹇先器譯日本1935年《皮膚與性病學》,在日本出版,是中華民國時期教材,1920年 任北大醫院皮花科主任教授,后遷校至陜西抗日,任西北聯大醫學院院長;翁之龍的《皮膚病學》手寫本教材,翁之龍為翁同穌后人,30年代任同濟大學校長,一級教授。
汪洋1919- - 1926年 出版中西醫學講義26種,我國任何圖書館都不全,馬振友收全,并制.成復印書、電子版,捐贈給全國圖書館。汪洋1914年成立上海中西醫院,舉辦函授學院,出版教材,1925年畢業10000名學員,是早于惲鐵樵的中西匯通醫學家、教育家。
聶會東和1897年《皮膚證治》為清朝和民國教科書,聶會東建齊魯醫院和醫校,任齊魯大學校長;馬雅各1911年在美國出版的英文版《華人病證篇》,屬于獨本,記述清末的疾病,原版書、影印版書各l冊放展柜中。他們傳承中國傳統醫學文化,開啟病證和證治概念,為WHO-11納入傳統醫學病證做了開創之功。
馬振友、張建中主編《中國皮膚科學史》,獲中國民族醫藥協會中醫藥著作獎一等獎 ,馬振友主編《中華古今皮科名方四百首》放展柜中,并贈送醫史專家,《中華古今皮科名方四百首》今年在香港出版繁體版。
《健康報》報道“首屆北大醫學博物館論壇”舉辦
馬振友在會上匯報《中國皮科學史圖鑒》中、英文版編輯情況,這是繼王吉民和伍連德《中國醫史》后第二部英文醫史專著,必將對中國醫學在國際立足產生深遠影響。介紹《論皮科學》,在李經緯指導下進行斷代史研究,總結出皮科學歷經商代疥病、周代瘍醫、宋代外科、晚清民國皮膚花柳病學、現代皮膚性病學五個歷史時代,現邁進皮科學新時代。進行皮科學定義:皮科學,簡稱皮膚學,全稱皮膚科學,又稱皮膚性病學,曾稱皮膚病與性病學、皮膚病學。研究和防治皮膚黏膜或皮膚黏膜-內臟病變、 性傳播疾病與皮膚美容等專業病證基礎和臨床的學科。在全國倡導學術爭鳴,為皮科學分類做準備。中國醫史學家李經緯和馬振友醫師制作中、英文“中國皮科學史畫廊”40圖,可作為全國和世界皮科學文
化建設,有源文件提供。
馬振友對研究皮科學史的執著精神,展覽的皮科文物得到韓啟德院士和與會人員的高度稱贊和認可,建醫學博物館必須收藏文物,進行醫史總結、理論探討方能實現。
韓啟德做主旨報告
在全國醫學博物館論壇上,韓啟德院士高度贊揚
馬振友展覽文物和籌建皮科博物館
馬振友向醫療史學家李經緯匯報《中國皮科史學圖鑒》編輯情況
除了消除手術后感染和復發的風險外,SRT-100還為患者和醫生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等多種優勢,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