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RT-100

2020年12月美國Sensus Healthcare正式授權Ekpac Healthcare(香港維昌醫療)為SRT-100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獨家代理

  1. 醫生

74例疤痕疙瘩患者術后大分割放療療效分析



[摘 要]
目的:評估大分割放療模式對瘢痕疙瘩術后復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顧性分析瘢痕疙瘩術后患者采用 每天一次5Gy照射(共20Gy)放療模式的局部復發率及安全性。本研究共納入74例瘢痕疙瘩患者(96個病變部位),中位隨訪時間為42個月。
結果:瘢痕疙瘩病變的整體局部控制率為87.5%。多因素分析顯示原發性瘢痕疙瘩、家族史和部位是影響疤痕 疙瘩復發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急性放射損傷和晚期放射損傷分別占總病例的3%(皮膚紅斑)和1%(皮膚硬化)。結論:疤痕疙瘩術后采用5Gy/次的短程大分割治療是安全有效的,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 疤痕疙瘩; 放射治療; 治療效果; 安全性
作者:梅野亮 ,崔礦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904醫院皮膚科,;2.中國人民解放軍63610部隊內科)

    瘢痕疙瘩是一種良性增殖性疾病,其主要機制是 成纖維細胞過度活躍產生大量結締組織,超過傷口修復范圍時即產生瘢痕疙瘩,其本質是皮膚纖維的增 生,但具體發生機制尚不明確[1]。瘢痕疙瘩大多發生 在胸部、肩部、頸部、背部和耳朵,這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引起局部功能障礙。根據結締組織異型增生的原 因,可將疤痕疙瘩大致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疤痕疙 瘩,前者通常發生在胸部或肩部,病因不明,而后者發 生在任何皮膚創傷之后,如手術、粉刺和美容穿孔等。 此外,有研究表明家族史、疤痕部位和種族背景是影 響疤痕疙瘩產生和復發的重要因素。
    目前,疤痕疙瘩的治療有多種多樣,更多新的治 療方式也在不斷探索中,但最佳的治療方案仍未達成 共識。局部注射類固醇激素也是目前臨床上運用較 多的治療疤痕疙瘩方式之一。曲安奈德可平均減少 疤痕疙瘩手術切除后50%的復發率,減少瘢痕體積。 但疤痕疙瘩對類固醇激素治療療效差異較大,可能需 要生物標記物進一步篩選治療優勢人群。手術切除 依舊是公認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但其同時伴有較高 的復發率,1年內復發率高達50% [2]。術后輔助放射 治療已被證明是降低瘢痕疙瘩復發率的有效方法,特別是近距離治療。通常情況下,電子照射范圍較窄, 放射性沉積濃度較高,更適合于治療局部淺表病變, 尤其是瘢痕疙瘩。本文探討瘢痕疙瘩術后放療的療效和并發癥。本研究結果有望為瘢痕疙瘩的臨床治 療提供新的參考。
1 1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從2009年到2019年,經過篩查,共 74例接受術后放射治療的瘢痕疙瘩患者入組本研究,且隨訪資料完整。主要納入標準為1)經病理確診 的瘢痕疙瘩、采用手術切除后輔助放療(術后24小時 內)、放療總劑量為20Gy,分5次、隨訪時間超過1年。 統計資料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瘢痕疙瘩的類型,數量,部位,家族史,癥狀和治療方式。根據瘢痕疙瘩的 臨床特點,采用Sawada評分法將瘢痕疙瘩分為輕度, 中度和重度三個等級。本研究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 聯勤保障部隊第904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 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1.2.1 治療方法 目前瘢痕疙瘩術后輔助放療沒有 統一的標準劑量,多數學者認為應將總輻射劑量控制 在20Gy以內。因此,所有患者都使用6 MeV 電子源的直線加速器進行術后輔助放療。病灶均在術后24 小時內治療。皮膚表面放置0.5-1cm 人工組織,以增加皮膚表面劑量?;颊呓邮芸倓┝?0Gy,分4次,相 應的生物等效劑量為30Gy。由于瘢痕疙瘩表現為早期反應組織,因此選擇α/β比值為10。
1.2.2 治療評估與隨訪 本文的首要研究終點是瘢痕疙瘩的復發率。對年齡、性別、原發狀態、病變類型、部位、家族史、Sawada分級和放療方案進行單因素分析,以評估局部控制的相關性。為了控制混雜偏 差,采用多因素分析正確評估各變量與瘢痕疙瘩復發的相關性。根據放射治療腫瘤學小組(ROTG)分級標準,次要研究終點為皮膚急性和晚期副反應。全部放療結束后,手術醫生醫生評估切口狀態并換藥拆線。放療結束后前2年每3個月復查1次,第三年開 始每半年隨訪1次,隨訪時間為12至68個月,中位 隨訪時間為62個月。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的 統計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 Log-rank法,多因素分 析采用 Cox多因素回歸模型分析。計量資料以x±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入組患者 納入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 間我院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 74 例(共 96 處瘢痕疙 瘩),其中女性43例,男性31例,中位隨訪時間42個 月。病因包括痤瘡、手術、美容穿孔和其他原發性瘢 痕疙瘩?;颊叩闹形荒挲g為32歲(12-62歲)。Sawada分級為輕中度疾病的患者占99%。入組患者的特征,如表1所示。
2.2 治療療效與影響因素 療效評估參照 Darzi的 瘢痕疙瘩療效原則。有效:隨訪1年內瘢痕厚度和自 覺癥狀基本消失;無效:皮膚癥狀減輕或無變化,或1年內再次復發。截止至末次隨訪,96例處瘢痕疙瘩有 效率為87.5% (84例)。12 例復發發生在治療后 1 年內,總體復發率為12.5%。單因素分析顯示,原發 性瘢痕疙瘩、家族史和部位在上述指標的比較中均有 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多因素分析顯 示,原發性、既往有家族史及非頭頸部位的瘢痕疙瘩 治療效果較差(P<0.05),具體見表3。
2.3 并發癥 在所有隨訪病例中,3例發生紅斑,為 放療早期不良事件。1例晚期放射性損傷合并耳垂皮 膚硬化。根據 RTOG 評分標準均判定為皮膚反應1 級。此外,隨訪期間未發現與放射治療相關的繼發性惡性腫瘤。

3 討論
    疤痕疙瘩的治療目的是消除功能影響,改善瘢痕的外觀,降低復發。由此衍生出多種治療瘢痕疙瘩的方法。術后輔助放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已經使用了近一個世紀,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3]。既往研究表明,成纖維細胞是傷口愈合的主要修復細胞,其功能障是導致瘢痕疙瘩產生的主要原因[2]。高劑量率近距離照射可 損傷增生性瘢痕細胞的鏈,阻斷炎癥過程,從而延緩瘢痕生長。研究表明 DN ,根 A 據身體部位和床上放療的不同,瘢痕疙瘩的控制率約 為70%~90% [4]。
    本研究將總劑量為20Gy的放療分割為4次,相 應的生物等效劑量為30Gy,病灶局部控制率達到87. 5%,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創傷后1-3天是成纖維細 胞增殖最活躍的時期,早期放療是干預瘢痕形成的最佳時期。術后24h內,大部分切口內可見未成熟成纖 維細胞生長,其中不穩定的膠原纖維為主要成分。這些細胞對射線敏感,放療可有效抑制未成熟成纖維細胞的增殖。照射時間從術后24h內開始,能夠達到更 好的效果效果。瘢痕類型與部位與治療效果也有一 定的相關性。我們的研究表明原發性瘢痕疙瘩不如 繼發性瘢痕疙瘩有效,耳垂瘢痕疙瘩的治療效果明顯 優于軀干和四肢部位,患者的反應也較好。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隨訪準確性問題,人群選擇及回顧性研究偏倚問題等。鑒于本研究的 局限性,這種短療程大分割治療的模式值得在更大規 模的臨床研究中進一步論證與探索。


參考文獻 [1] DOHIT,KURIBAYASHIS,AOKIM,etal. Combination Therapy Composed ofSurgery,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and Wound Selfmanagementfor Umbilical Keloids[J].Plast ReconstrSurgGlobOpen,2020,8(10):e3181. [2] 張明子,張文超,龍飛,等.瘢痕疙瘩基礎、臨床研 究以及臨床轉化的研究進展和現狀分析[J].中 國科學:生命科學.2021,51(08):1140-1147. [3] ELLIS MM,JONES LR,SIDDIQUIF,etal. TheEfficacyofSurgicalExcisionPlus AdjuvantMultimodalTherapiesintheTreatmentof Keloid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DermatolSurg,2020,46(8):1054-1059. [4] KLOTZ T,MUNN Z,AROMATARISEC,et al.Imiquimodtopreventkeloidrecurrencepostexcis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WoundRepairRegen,2020,28(1):145- 156.
版權聲明:本網站轉載僅為科普分享,無盈利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SRT的優勢

除了消除手術后感染和復發的風險外,SRT-100還為患者和醫生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等多種優勢,包括:

  1. 超過95%以上的臨床治愈率
  2. 無麻醉,切口,出血,縫合或疼痛
  3. 正常生活不受限制
  4. 不會形成明顯的疤痕恢復更好
  5. 一次到位無需術后重建手術
SRT設備代理:維昌美迪(北京)有限公司
設備采購可聯系:13911567019
91p0rny九色备用二,免费观看囗交视频试看,国产91视频,国产黄色A片,少妇高潮浪潮AV网站